54 Happy New Year #旅遊紀實
跨年夜那天,我和肉在倫敦度過,我們晚上到了 Chinatown,喝迷客夏,覺得味道真的跟臺灣有八成像,只差在珍珠,還是臺灣最強。迷客夏店內真的好多好多臺灣人,都是臺灣口音,甚至還遇到我們在荷蘭的沙發主,好有緣份。
後來我們去了艋舺雞排,點了一份雞排一起分著吃,其實在臺灣,我不怎麼常吃雞排的,但在國外看到就是想吃,我還記得皮很脆、肉很厚、很多汁,真的真的好開心。在異地碰見故鄉的任何蹤跡,總會有放大快樂的能力。
在跨年夜聽到街頭藝人唱歌,我不知道是什麼歌,但畢竟音樂是用感受的,聽了旋律像是一首悲傷的歌,忘記那天是下過雪還是雨了,有一股蒼涼的味道特別在周圍飄散。在街頭看到警察騎著馬在巡邏,我看到了類似不同時空的場景,我彷彿站在一片陌生的膠卷裡,只知道環境是彩色的,但幀數很高,不停流轉消逝。
跨年當天的重頭戲是跨年夜的煙火,我們沒有買到藍區的煙火票,記得是粉區的,至少還有粉區可以看。跨年夜的交通運輸工具,尤其是地鐵,會提前封起來,我們溜噠到太晚,只好徒步走過去,幸好在國外什麼沒練,練就了一身可以走超長路的功夫,算著時間,應該妥妥的,殊不知。
殊不知國外效率真的不可恭維,我們不清楚哪邊入口是哪區,問了看似是工作人員的人、警察等等,每個人都各執一詞或說不知道,指示牌也完全不清楚,加上隊伍太長,也無法知道排的隊伍最前方的入口是不是我們要去的區域,問了前後的人們,大家也都搞不清楚狀況,排了快三小時的隊,每前進一小步,總是既焦急又多了點小小期待,最後的最後,比我們前面的隊伍人龍顯然已經鬧哄哄地散開,在彼此互相確認、搞清狀況後,我和肉知道了我們無法順利進入我們買票的區域看煙火,想著,那些工作人員應該根本沒有在看入場的票,一定是隨便就放行,不然為什麼我們真正有票的人卻進不去?或是規劃不利,開放了太多人購票,場地根本不夠容納。
我們和另一個也很想進去的家庭討論了一番後,看著手錶上的時間:23:52 分,最後的決定是衝往其他入口,看有沒有一個可以在不需要票但也許看得到煙火的地方,我和肉就在那個已封街的大道上狂奔,一路上還帶著一絲絲希望和荒謬並存的笑鬧感,拼盡全身的力氣。
最後有看到嗎?我想,我們有看到,但也沒有看到,介於有和沒有之間。
在我們拼了命衝到了充滿人群的地方,兩個人好開心終於趕上了,看著周遭的大家一樣興奮地期待 2024 的到來,也許沒進到真正的售票區域,也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「Ten、Nine、Eight、Seven、Six、Five、Four、Three、Two、One!」整個廣場的人一起倒數著。
倒數結束,煙火釋放的那剎那,四周各國的人的表情和反應我永遠忘不掉。站在同個廣場的人們,望向煙火的角度幾乎相同,煙火完美被橋墩擋住,只聽得到施放煙火的聲音,完全看不到任何它的蹤跡,腦袋還沒辦法反應,周遭的人卻說著:「What a beautiful firework!」,聽到的當下只跟著一起笑出來,看著肉,兩個人對視,覺得這一切荒謬到不知道該怎麼形容。
呆站在那邊約五分鐘,終於承認是真的看不到的事實,於是我們跟著人潮一起散場,安慰自己,算了,可以早點回沙發休息也不錯,正當這麼想的時候,我們就看到了煙火。
不只一處一下,多看到了好多輪的各處綻放。我們就這樣意外地看到了倫敦跨年的煙火,而且,就是這樣突如其來又失而復得的相遇,更讓人覺得驚喜難忘,我是看過倫敦跨年煙火的人了,只是也許不是那麼正式,不是常人成功進場的體驗。記錄下來一邊覺得好氣又好笑,我一生中還有好多機會看倫敦跨年的煙火,但卻沒有機會遇到一樣的那群陌生人,說著「What a beautiful firework!」的場景,我真的會記得這個畫面很久很久,新年快樂。
在外吃到的雞排,特別感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