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歐洲一開始會大驚小怪的那些事
😲

來歐洲一開始會大驚小怪的那些事

Created
Nov 24, 2024 03:56 AM
文字
Done
圖片
Done
No.
11
備註
#11 來歐洲一開始會大驚小怪的那些事 #捷克日常

初在歐洲長時間生活,總有一些震驚的事。
  1. 在室內用曬衣架晾衣服,通常一天就會乾了。
  1. 餅乾吃到一半不需要封起來,不會潮濕,完全不需要擔心軟掉的問題。
  1. 真的沒有人在撐傘的,所以歐洲的外套幾乎都有帽子,下雨的時候就戴上帽子遮雨。
十月,宿舍房間內和走廊的溫差不小,在房間會直接穿短袖,但早晚溫差大,走出房門會需要套件薄外套。當時我第一次住的房型是沒有自己的衛浴設備和廚房的,不過卻意外覺得能偶爾走出房門,享受打掃阿姨弄的很乾淨的廚房、廁所,和淋浴間,其實也很不錯。
能帶去歐洲的行李有限,幾乎只能帶上生活必需品及一些旅行上的適合的好物,反而是一些特定的東西很需要帶去,帶著真的不會後悔,行李秤、密碼鎖、萬國充、頸枕、壓縮袋、腳架、手機掛繩、口罩、洗衣袋、曬衣繩、筷子、S 型掛勾、卡片、快乾毛巾、旅行用衣架、很輕的行李袋或帆布袋、延長線,藥品、藥品、藥品 (可以去看家醫科請醫生開常備藥),很重要說三次,還有其他族繁不及備載。大部分時候很不喜歡自己過度規劃的個性,但偶爾,也就是這種時刻,其實應該要滿感謝的(?),一件事總有正反兩面。
行李箱能放衣服的空間也有限,發熱衣、發熱褲、短袖、薄長袖、毛衣、牛仔褲、棉褲、外套、小背心、裙子,塞再壓縮袋裡,妥妥地放進了行李箱。不過當初短袖只帶了兩三件,遠遠不夠,沒想到在歐洲秋天能穿到短袖的機會這麼高,畢竟室內有暖氣,出外套上一件外套就好了;其他保暖的,例如圍巾、毛帽、手套,都去歐洲買就可以了,冬天會遇到黑五,鐵定夠買的。
也就是在這段時間,我開始意識到,我只需要這些就能生活得好好的,也有了非常期待落實在生活擁有少量物品的念頭。
notion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