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 後記 #捷克日常
回臺灣後看到 YouTuber 拍攝歐洲的影片,突然意識到歐洲真的沒有離我那麼遠了,和以前看的時候,感受不太一樣。而且總是會在某些時刻,特別想起那五個月在歐洲的日子。
在整理瑞士的照片和影片,突然聽到不熟悉的語言廣播,我想是德文吧。想起那時候的場景,我站在馬特洪峰山上,慢慢等著小火車進站,期待想要拍下這段影片。
我突然一陣鼻酸,覺得這些記憶已經離自己過份遙遠,似乎已經久到被遺落在深處的角落,可是事實上不是的,透過這些聲音和影像,還記得我當初記錄下的目的和情致,那是屬於我的,任誰也偷不走。光是想到自己能擁有這樣的幸運,拿了兩份獎學金,沒有浪費爸比媽咪的錢,遊走在歐洲各國,努力看到我過去所不能看到的世界,忍不住打下這段文字,希望自己永遠記得,在 22 末,曾擁有這樣的冬日記憶。
在持續記錄的過程中,一些想法不斷在我腦袋中周旋:只不過去交換個半年,有必要這樣紀錄嗎?是不是很像把沒什麼大不了的東西拿出來濫竽充數,實在丟臉;交換是現在很多人都擁有的經歷了,你拿什麼來說嘴?沒有踏滿琳瑯滿目的國家和城市、也沒有生出好多影片或照片、也沒有去做一些「更有意義的事」:例如到當地做志工、找實習;好多遺憾的事沒有達成,去了冰島卻沒有幸運看到極光、去了英國買錯天歌劇的票只好轉售、明明買了票,經典的跨年煙火卻沒有順利進場親眼看到,還有好多好多⋯⋯。
這樣的一切值得被記錄下來甚至發出來嗎?我反覆問自己好幾百遍。
《男孩、鼴鼠、狐狸與馬》寫道:「其實,大家都是張開翅膀,即興發揮。」思來想去,來來回回掙扎了好久,才發現,好像正因為沒有什麼特別可以拿來說嘴的,僅是平凡到不能再更平凡的這段經歷,把每一個平實的日常手札成篇,正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。書寫不難,但再進一步輸出,是需要練習的,我終於終於做到了。
最後,也要 S/O to 安,在他永遠很忙碌的時候,還抽空找時間做給我這個符合我需求的網站,鼓勵我勇敢發出來,才有了這些碎念日記。
送給看到這裡的你們,謝謝你們閱讀至此,願大家都成為想要成為的人,有最真切且適合自己的人生體驗。